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破门而入-《国潮1980》


    第(2/3)页

    本质上这帮日本人骨子里对华夏抱有极大成见,充斥着傲慢和自大。

    即便是对于同属一脉的华夏皮尔卡顿公司,这帮孙子也没安什么好心眼。

    哪怕日本分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在华夏设厂投资的好处,尽管他们对内地市场的觊觎简直不加掩饰,也需要华夏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经营成本。

    但他们却想着处处占尽便宜,挖空心思和华夏方面签署不平等的合作条款。

    比如说日本分公司要求日本本土生产的皮尔卡顿西服在华销售,价格也要求最高水平。

    但他们在日本的销售渠道从来不肯与华夏公司分享。

    再比如说双方合作办厂,但他们对制造成衣流水线的管理和维修,一直死死抓在自己手里,不许华夏员工学习和掌握。

    而且即便对身在日本的宁卫民,日本分公司也没提供过多少有实际意义的帮助,净打马虎眼了。

    以至于宁卫民在日本卖皮尔卡顿品牌的拉杆旅行箱还得自己找渠道,想办法。

    这还不算,最过分的是,日本分公司还有意在合资办厂一事上,用追加投资份额来稀释华夏公司的股权,妄图借助华夏方面资源和人脉的同时,使其完全变成他们的附庸。

    这就只能用包藏祸心来形容了。

    那么既然允许你做初一,自然就得允许我做十五。

    宁卫民背后给他们埋雷,于情于理都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其次,除了三观不合,相互合作的不愉快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国仇家恨的因素掺杂在其中。

    要知道,去年元旦的时候,宁卫民去谷口主任的家里拜年,饭桌上喝酒的时候,他意外从其口中获知了这个长谷川会长当年的一段黑历史。

    敢情长谷川这家伙居然还是个在华夏东北服过役的日本军需官。

    他的发家,其实是趁着日本战败投降的时机,和军需部的上层领导勾结,盗窃军事物资,然后按黑市价格予以出售完成的原始积累。

    这还不算,战后成为商人之后,长谷川英弘也没忘记自己日本军人的身份,私下里一直和过去军队的同僚们保持联系。

    前几年,好像还成立了一个什么右翼组织。

    他出钱请客,经常把过去那些同样在东北服役的日本老兵召集在一起,定期聚会,吃吃喝喝,缅怀过去的荣光。

    可以说这家伙就是个把侵华战争当成人生荣耀的老鬼子。

    他的内心里从来没有对自己在华夏犯下的战争罪恶有过任何悔恨之情。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是于公于私,宁卫民自然不会心存任何怜悯之心了。

    俗话说的好,“趁他病,要他命”,他可不会手下留情,一定会把对方连渣滓都不剩的吞下肚儿去。

    可以说从接下这份差事的一刻起,他就在毫不愧疚面对自己想要把对方给生吞活剥的欲望,琢磨下一步该怎么能趁火打劫,把长谷川英弘和他的分公司榨干油水。

    这就叫做报应不爽,因果循环,活该对方没有好下场。

    他亏心吗?

    不亏心啊,甚至还有点期待,有点兴奋呢。

    …………

    1990年3月14日下午,宁卫民准备好了一切,带着自己的财务和律师,来到了日本皮尔卡顿株式会社的办公地点。

    一进公司,他就看到了杂乱无章的场面。

    日本皮尔卡顿株式会社现在共有员工二百七十七人。

    其中三分之一是按账收钱的收款员、拉客订货的推销员,服装设计师和负责和商场对接的橱窗陈列师,三分之一是负责日常办公的各部门职员,还有三分之一是服装工厂的技师和工人。

    原本他们的工作都是各在其位的,大部分人都不在公司的写字楼。

    但现在既然公司出了这样的事情,连到期需要兑付的票据都兑不出来,其中的内情已经瞒不住了,搞得上上下下都心神不定,无心工作。

    实际上不但接到报警电话的的警察和来兑付票据的银行专员都已经依次来过了。

    公司的服务商和供应商也闻讯跑来了。

    甚至公司旗下服装厂的工人和在外奔波的收账员和销售人员,此时也统统跑回了公司,围堵着公司的负责人,要求讨要个说法。

    所以当宁卫民到达这里的时候,日本皮尔卡顿株式会社内部已经乱成了一团。

    过去每次来,宁卫民都能见到的前台小姐,此时根本没待在她的岗位上,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第(2/3)页